《中国水利报》:细化任务 “三步到位”—山东济宁市推进河长制工作小记
发布时间: 2018-01-08
寒冬时节,站在山东省济宁市的泗河泗水大桥远望,宽阔的泗河碧波荡漾,两岸树木整齐排列,市民正在岸边垂钓,别有一番景致。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”,这是宋代诗人朱熹诗中的泗水;“两河五水十二湖,生态美景层层出”,如今,这里已展现出一番新的风貌。
这是济宁市加快推进河长制、加强水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。“推行河长制以来,市委书记、市总河长王艺华,市长、市总河长傅明先分别就河长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。全市推行河长制实行‘全面排查、系统整治、巩固提高’三步走战略,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。”济宁市水利局负责人说,“济宁市的河长制工作方案将河长制六大任务细化为35项具体任务。坚持生态优先,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‘标本兼治’,取得明显成效。
水资源保护—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
济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、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“三条红线”,全市用水总量、万元GDP用水量等主要指标稳定达标。制定下发近700个用水单位年度用水计划,征收超计划加价水资源费,促进企业加强用水管理,采取节水技改措施,提高用水效率。大力发展管道输水灌溉、渠道防渗、微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,推进农业节水。
水域岸线保护——探索建立管护长效机制
全市223条(座)河湖的“一河一策”“一湖一策”按要求提前编制完成。开展“清河行动”,明确整治目标重点、职责分工、督导考核,并探索建立管护长效机制。市政府印发了5条市属河道——泗河、梁济运河、东鱼河、洙赵新河、新万福河的生态管理范围划定意见,明确了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,加大管护力度。
水污染防治——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
济宁市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,定期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核查,借中央环保督查的东风,对91个工业企业排污口进行排查,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入河排污口要求限期整改。同时,全面开展生产生活入河排污口普查,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、畜禽渔业养殖和船舶港口污染防治,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0.7万亩,清理取缔网箱27万亩、养殖场649个、小码头522处,全市船舶封仓运营率达到100%。
水环境治理——引水入城水系变活
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,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,重点河流18个国控断面水质均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。实施了引洸府河水、引梁济运河水入城工程,使城区老运河、越河、小府河、小洸河有了活水源,水系变活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坑塘治理,整治美丽乡村、生态文明村坑塘3071处。城市与农村水环境均有改善。
水生态修复——加快湿地修复进程
济宁市围绕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,通过生态补水、生物水质净化、退池还湖、退耕还林、栖息地恢复等方式,加快湿地修复进程,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,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。制定巡查管护工作方案,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全面开展专项检查,对排查出的问题,按照“依法保护、分类处置、限期退出、彻底整治”和属地管理的原则,分类制定整改方案,完善整改措施,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,全力推进问题依法整改到位。同时,构建了政府牵头、部门联动、齐抓共管的保护机制,保护南四湖生态。
执法监管——南四湖非法采砂船只“清零”
济宁市开展了南四湖非法采砂船只“清零行动”,对多年来滞留在南四湖水域内的采砂船只进行集中打击拆解,共拆解采砂船只374艘,立刑事案件46起,刑事拘留98人,批捕13人,南四湖非法采砂得到全面有效整治。目前,南四湖水域内非法采砂船只已实现“清零”。
河长制的实施,为济宁市全面建成小康、全面转型振兴创造了良好自然生态环境。“我们将通过实行河长制,努力实现建设‘秀美河湖、生态济宁’的总目标。”济宁市水利局负责人语气坚定。
吴頔 张灯林 赵新 贾晓冬